解放前夕,北京只有70多万人口,基本都住在城墙里面,城墙里面自然是胡同了,老舍老家在新街口羊尾巴胡同,毛泽东在北京求学的时候,住在老北大沙滩后面的三眼井胡同,蒋介石在北京还有个官邸,在交道口园恩寺胡同。
解放军进城之后,北京变成首都,党政军呼啦 啦一下来来了很多人口,地方不够住,就在城里城外修建了很多部委宿舍大院。大院一般是苏联式新楼,有暖气,有煤气,不像胡同的老四合院生炉子,公共厕所。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不同,是大院住的都是党政干部,互相称呼同志,满脑子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胡同住的都是社会各行各业,三教九流全有,互相称呼张先生, 李太太。当然到了文革之后,都改口互相称呼同志了。
大院里的孩子跟胡同里面的孩子也不一样。他 们上学读的是新中国课本,回家看父母的党政文件和参考消息,听大人讲的都是革命的故事,管长辈叫叔叔阿姨。而胡同的孩子,虽然上学跟大家一样,但回家以 后,家里有书的,也是一些三国水浒,中医皇历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听大人讲的大多是京剧故事,管长辈一般称呼大爷大妈,年轻一点按照排行,叫三叔,五婶什么 的。胡同里面的孩子,口音还是正宗的京片子,而大院的孩子,父母都是外地人,五湖四海什么腔调都有,小孩子是跟着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校正自己的发音。大院的 孩子,胡同的孩子,不用介绍,一般只要张口说话听口音,就能区别出来。
大院的孩子,认为自己是新文化的代表,觉得 胡同的孩子土,把胡同的孩子叫做胡同串子。胡同的孩子由于父母都是普通市民,居住条件也没有大院好,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自都低大院一等,也就自认倒霉, 就跟现在的乡下人明知道城里人挤兑自己,也没有什么拿手的词汇回敬城里人一样。文革之前,大院的孩子跟胡同的孩子,连上的学校也不一样。典型的阶级隔离。 文革开始以后,教育革命,废除了特权学校,小孩子一律就近上学,于是大院的孩子跟胡同的孩子,在一个学校读书,但是基本上是大家个玩个的,阵线划分的十分 清楚。
有了阵营,就会有冲突。文革的时候,不时髦 追星,时髦武斗。小孩子们个个也火气冲天。西便门一带有国务院宿舍,市委大楼宿舍,五机部宿舍。忘记是哪个的院子的一帮孩子了,年纪也就在初中一年级左 右,跟上斜街下斜街,老墙根一带的胡同串子火并。双方约好,在大花园决战,也就是现在的宣武公园,哪个时候还是一个自由出入不收门票的树林子。
大院的孩子是机械化部队,一水的自行车,一辆车前后带人可以座3个。10辆自行车就能运送30个人。他们都穿旧军装,带国防绿帽子,这种打扮在今天的偏远山村,还可以看到。领头的穿着将校呢[黄色的呢子军服], 估计他爹的官衔比较大,其中还有几个家伙带着钢盔,估计也是从家床底下翻出来的。这支部队的轻武器是教练木枪,重武器有地道的军刺。胡同这边的孩子比较 穷,没有自行车,倒是有一辆三轮车,如同坦克一般,他们对地面比较熟悉,来的也早,先把大花园里的长条椅拆了,用那木条子做手中武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