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甲午年秋冬,大清海军与日本海军在黄海交战,大清陆军与日本陆军在朝鲜交战,结果是日本海军击败了大清海军,日本陆军也从朝鲜跨过鸭绿江,占领了大清辽东,威逼山海关,京师震动。
辽东海城县有书生,姓本,名欲观,考中秀才,原本想继续苦读,图谋中举,乘公车进京。但是一试不中,正要头悬梁锥刺骨,准备二试,这时候日本人杀了过来。幸亏他腿脚还利索,跑了出来,一路要饭,到了京城。到京城一游原本是本秀才的一个梦,可是没想到自己是这样进京的,衣衫褴褛,满脸乌黑,斯文全无。
本秀才到京城之后,四下张望,举目无亲。他想起了一个海城老乡,但这个人早就死了,这人就是清朝初年三蕃之一尚可喜,后来被康熙皇帝给废了。大清倒闭之后,海城又出了一个人物,名叫张作霖。本秀才从海城跑出来的时候,张作霖还是海城的一个无名小混混。等张作霖混出头了,本秀才也死了。那是后来的故事
难民本秀才在京城为了糊口,弄了一块肮脏的白布,摊在宣武门外大街路边的地上,上面写着他当难民的悲惨经历,让进出宣武门的市民们观看。那时候京城市民对日本鬼子恨得咬牙切齿,十分同情这个要饭的秀才,纷纷给饭给钱。
转眼到了1895年春天,大清要与日本签订投降条约的消息传来。康有为等人招呼各省举子,在宣武门外达智桥胡同集合,然后去宣武门内西单都察院递交请愿书。队伍正好从本秀才的要饭摊子前路过,举子们看到了本秀才,也都纷纷为他难过,进一步加深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意识。本秀才也要饭不忘爱国,连忙卷起布告,跟着那群游行示威的举子,进了内城。
督察院在内城西单牌楼路口北边西拐的小胡同里面。胡同口有士兵把守着,不让人群涌入,只让他们派几个代表进去递送文书。其他举子们和围观的人群都聚在牌楼北边,这地方离多少年之后的那堵民主墙不算太远,算是民主墙的起源吧。
这时只见有人登高演讲,文文绉绉地诉说亡国灭种的危机。本秀才觉得那人说得不精彩,等那人讲完了,自己一激动,也窜了上去,先对大家拱手作揖,然后说道,诸位老少爷们,我是辽东海城的,秀才,准备考举。可是日本人现在打倒海城了,屠杀了全城,血流成河啊。我是侥幸跑出来的。我现在无家可归,无业可就,孤苦伶仃,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大家要想知道亡国奴是什么样子,就来看我,就是我这个样子。
说着他还在台上转了一圈,让大家把他前后左右都看清楚。然后他接着说,望老少爷们,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圆场。
说完又朝四面拱手,然后把肮脏的大褂前襟撩了起来,正要准备收钱,被下面的几个正义举子给拉了下来,骂他说,我们这里搞爱国活动,你捣什么乱,滚一边去!
1895年4月17日,朝廷批准签署《马关条约》,举子们也纷纷回各省去了。传说日本要把辽东归还,但是没有收到大清赔款之前,日军暂时不撤退。所以本秀才有家还是不能回去,不得不继续在京城街头继续要饭。但是给饭给钱的人越来越少,迫不得已,本秀才就打地摊,说起了关东评书,讲起了当年满清开国英雄们入侵大明的爱国故事,吸引了不少人聆听。听众们被本秀才的精彩说书所感动,连连叫好,完全忘了三百年前满清跟日本一样,也是外国侵略者。
不久本秀才在宣武门城门口一带出了名。旗人冷四路过这里,听了几耳朵,觉得本秀才把他们八旗祖先的故事说得不错,于是就跟聚闲斋茶馆小邱老板推荐。小邱老板喜欢革新改良,听了冷四的建议,就把本秀才请到聚闲斋来,给他腾出一个角落来说书,既给本秀才提供了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也提高了茶馆的上座率,一举两得。就这样,本秀才成为聚闲斋茶馆第一代说书人。
然而本秀才好命不长,四年之后的庚子年,义和团进京,杀洋教,杀白莲教,把本秀才当作白莲教,在聚闲斋茶馆门口给砍了头。这是后面的故事。[2007-2-16][2007-9-29修改]
回到总目录
Wednesday, November 07,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