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07, 2007

说书人本秀才

1894甲午年秋冬,大清海军与日本海军在黄海交战,大清陆军与日本陆军在朝鲜交战,结果是日本海军击败了大清海军,日本陆军也从朝鲜跨过鸭绿江,占领了大清辽东,威逼山海关,京师震动。

辽东海城县有书生,姓本,名欲观,考中秀才,原本想继续苦读,图谋中举,乘公车进京。但是一试不中,正要头悬梁锥刺骨,准备二试,这时候日本人杀了过来。幸亏他腿脚还利索,跑了出来,一路要饭,到了京城。到京城一游原本是本秀才的一个梦,可是没想到自己是这样进京的,衣衫褴褛,满脸乌黑,斯文全无。

本秀才到京城之后,四下张望,举目无亲。他想起了一个海城老乡,但这个人早就死了,这人就是清朝初年三蕃之一尚可喜,后来被康熙皇帝给废了。大清倒闭之后,海城又出了一个人物,名叫张作霖。本秀才从海城跑出来的时候,张作霖还是海城的一个无名小混混。等张作霖混出头了,本秀才也死了。那是后来的故事

难民本秀才在京城为了糊口,弄了一块肮脏的白布,摊在宣武门外大街路边的地上,上面写着他当难民的悲惨经历,让进出宣武门的市民们观看。那时候京城市民对日本鬼子恨得咬牙切齿,十分同情这个要饭的秀才,纷纷给饭给钱。

转眼到了1895年春天,大清要与日本签订投降条约的消息传来。康有为等人招呼各省举子,在宣武门外达智桥胡同集合,然后去宣武门内西单都察院递交请愿书。队伍正好从本秀才的要饭摊子前路过,举子们看到了本秀才,也都纷纷为他难过,进一步加深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意识。本秀才也要饭不忘爱国,连忙卷起布告,跟着那群游行示威的举子,进了内城。

督察院在内城西单牌楼路口北边西拐的小胡同里面。胡同口有士兵把守着,不让人群涌入,只让他们派几个代表进去递送文书。其他举子们和围观的人群都聚在牌楼北边,这地方离多少年之后的那堵民主墙不算太远,算是民主墙的起源吧。

这时只见有人登高演讲,文文绉绉地诉说亡国灭种的危机。本秀才觉得那人说得不精彩,等那人讲完了,自己一激动,也窜了上去,先对大家拱手作揖,然后说道,诸位老少爷们,我是辽东海城的,秀才,准备考举。可是日本人现在打倒海城了,屠杀了全城,血流成河啊。我是侥幸跑出来的。我现在无家可归,无业可就,孤苦伶仃,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大家要想知道亡国奴是什么样子,就来看我,就是我这个样子。

说着他还在台上转了一圈,让大家把他前后左右都看清楚。然后他接着说,望老少爷们,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圆场。

说完又朝四面拱手,然后把肮脏的大褂前襟撩了起来,正要准备收钱,被下面的几个正义举子给拉了下来,骂他说,我们这里搞爱国活动,你捣什么乱,滚一边去!

1895年4月17日,朝廷批准签署《马关条约》,举子们也纷纷回各省去了。传说日本要把辽东归还,但是没有收到大清赔款之前,日军暂时不撤退。所以本秀才有家还是不能回去,不得不继续在京城街头继续要饭。但是给饭给钱的人越来越少,迫不得已,本秀才就打地摊,说起了关东评书,讲起了当年满清开国英雄们入侵大明的爱国故事,吸引了不少人聆听。听众们被本秀才的精彩说书所感动,连连叫好,完全忘了三百年前满清跟日本一样,也是外国侵略者。

不久本秀才在宣武门城门口一带出了名。旗人冷四路过这里,听了几耳朵,觉得本秀才把他们八旗祖先的故事说得不错,于是就跟聚闲斋茶馆小邱老板推荐。小邱老板喜欢革新改良,听了冷四的建议,就把本秀才请到聚闲斋来,给他腾出一个角落来说书,既给本秀才提供了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也提高了茶馆的上座率,一举两得。就这样,本秀才成为聚闲斋茶馆第一代说书人。

然而本秀才好命不长,四年之后的庚子年,义和团进京,杀洋教,杀白莲教,把本秀才当作白莲教,在聚闲斋茶馆门口给砍了头。这是后面的故事。[2007-2-16][2007-9-29修改]

回到总目录

一个棚匠的甲午战争

原订整个京城举行盛大庆祝活动,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祝寿。因为前方战事吃紧,京城的活动被取消了,只是在颐和园内祝寿。原来计划搭建的六十座彩棚也缩减到六个,象征性地装饰一下。这么一来,原来拿到搭建工程的棚铺周老板可就惨了,不光是他赚不到钱,而是为了拿下工程他掏出很多银子给顺天府衙门管彩棚工程的官员行贿,这钱要是要不回来,周老板就亏血本了。

管发包彩棚工程的那个小官名叫陈皮,汉人,住在宣武门内。他把彩棚工程报给了周老板的九重天棚铺和另外一个姓王的棚铺。工程宣告停建之后,周老板和王老板堵着陈皮家的门,要陈皮把受贿的银子退还回来。开始陈皮想赖账,但是周老板态度坚决,说,我还等着钱嫁女儿呢。如果你不退,我就高官,咱们鱼死网破,我豁出去了。王老板也拍着胸脯说,我也豁出去了。

陈皮答应还钱,让二位第二天来取。

第二天,陈皮到钱庄取了银票,准备还给周老板和王老板,但是半路上遇上一个大内的熟人,聊了两句。

熟人压低了声音对陈皮说,局势不妙了,小日本打到辽东,还在胶东登陆了,正南北两路向北京夹击呢。

陈皮惊慌地说,那北京扛得住吗?

熟人说,那很难说,朝廷已经派人到西安打前站,万一不行,就迁都西撤。

陈皮说,可这市面上一点动静也看不出来啊?

熟人说,那哪能让老百姓都知道,还不反了了啊?

跟熟人分手之后,陈皮心想要是把这么多钱给退了,今后就没有机会再挣了。反正大清也快不行了,干脆逃之夭夭吧。于是陈皮就跟顺天府衙门撒谎说江南老父病逝,然后带着小脚妻子携款逃跑了。

第二天周老板和王老板上门要银子,留守的老妈子说,陈老爷和陈太太回江苏老家了,他老子突然病死了。

周老板问老妈子,陈皮没有留下什么银子要还给我们吗?

老妈子说,什么也没有留,就说让您等他回来再说。

王老板在一边嘟囔说,八成我们等不着他的人了。

周老板气得集火攻心,差点晕了过去,被王老板搀扶着,回到了九重天棚铺。

周老板有一个女儿,名叫周花儿,今天22岁,经人说媒要嫁给对面聚贤斋老板娘的儿子邱京生为妻。小邱今年19岁,小新娘三岁,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周家和邱家就说好了过门儿的日子。

原本周老板要为女儿准备一份嫁妆,但是彩棚工程黄了,行贿的钱也白搭进去了。这钱都是周老板东借西借凑出来的,还背着一身债,叫周老板如何准备嫁妆。于是周老板亲自上门找翰林嫂说,要取消女儿的婚事。

翰林嫂是聚贤斋茶馆的老板娘,先夫是一个翰林,后因事被贬死在福建老家。翰林嫂就在京城开茶馆谋生,把独生儿子邱京生拉扯大。

翰林嫂听周老板因为缺钱要退亲,坚决不同意,她说她家什么都不要,就把大姑娘送来就行了。她说她是看着花儿长大的,是一个好姑娘,邱家就是非她不娶了。

听翰林嫂这么一说,周老板先把女儿的婚事安排踏实下来,然后进了老通祥当铺,想用九重天的铺面当一些钱救急。

老通祥当铺的孔掌柜见周老板要当铺面,就把他叫进里间,跟他说,有一个天津来的卖洋布的,正想要买一处铺面,你要不要出售,兴许能谈一个好价钱。

周老板说,我卖了祖房,我住哪儿去呢?


孔掌柜说,有钱的华人都往天津租界跑,那里大兴土木,盖花园洋房,架子工极为缺乏,我可以介绍我们老通祥在天津的分号,帮你介绍一些棚匠活儿。

周老板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听了孔掌柜的建议,买了九重天棚铺的铺面房,在女儿出嫁之后,就带着儿子小周,去天津谋生去了。

聚贤斋茶馆对面的九重天牌子,换上了吉利洋绸布庄的牌子。[2007-10-19初稿][2012-4-8修改]

回到总目录

世界地图

1894年夏秋之交,京城菜市口大茶馆聚闲斋的茶客们,听说了大清与日本交战的消息后,都一致认为大清必胜,小日本必败。大部分人继续关心本年度的蛐蛐儿大赛,等着听候大清胜利的好消息。然而也有少数人关心清日战争的战事,想弄清楚大清到底有多大,日本到底有多小,大清在什么地方,日本在什么地方。

旗人呆八就是关心战事的一个。呆八的父亲是火器营守备,呆八本人是火器营候补把总,基本上属于挂职待业。他不像大拨儿人那样喜欢玩鸟,玩鸽子,玩蛐蛐儿,他喜欢玩炸药,配制各种礼花,偶尔也用炸药帮助别人拆旧房,那不是为了赚钱,纯属娱乐。呆八算得上是聚闲斋茶客当中的科学家,喜欢思考的人。

呆八想起来,去年信洋教的三顺粮店海老板曾拿来一张四海全图,当作玩意儿让茶客们看,那是洋教堂南堂的董神父送给海老板的,原文是法文,董神父用中文分别在法国和大清帝国的位置上翻译标注了出来,其他的国家,他就没有管。当时大家新鲜了一下,为了大清没有画在地图中间,和大地为什么是个球,还争论过,但是过后大伙就给忘记了。现在大清跟日本交战,日本到底在哪里,呆八还真有点迷糊。

于是呆八就问前来告诉大家清日交战消息的海老板,说,海老板,去年你让我们看的那张四海全图还在吗?
海老板说,反正没扔,我回家找找。
呆八说,麻烦您回头好好找找,咱们看看这小日本到底在哪里。
海老板也又兴趣,说,我这就去找,找到找不到,我回来告诉你。

海老板的家就在三顺粮店后院,粮店离聚闲斋不远。不一会儿,海老板就举着地图回来了。

这地图不大,一尺见方,有的国家小得只能用数字编号,然后在地图下方作注说明。

呆八接过地图开始找日本两个汉字,但是没有找到,只能猜了。

这时候,棚铺老板大肘子也凑了过来。大肘子拿下了给慈禧太后祝寿的沿街彩棚搭建工程,他为了拿下工程花了不少银子贿赂人,但是眼下还没有开工,假如战事把祝寿活动给搅黄了,那他可就亏大了,所以大肘子没有心思观看蛐蛐儿比赛,也凑过来关心战事。

还有怀里抱着一只小狗的颜十也凑了过来,倒不是他关心清日交战,而是冷四害怕颜十的狗把蹦出来的蛐蛐儿给吃了,所以把颜十从观看蛐蛐儿比赛的人群轰出来了。

呆八记得日本是在东边,他也知道日本很小,他在地图上描了一会儿,指着台湾岛说,这里可能是日本。

颜十稍微熟悉一点历史,知道一点蒙元从朝鲜半岛攻打日本的故事,所以还是觉得上面那几个大岛像是日本,就指着日本列岛说,没准是这儿吧。

大肘子比较了一下,说,不可能这么大,还是呆八爷说的对。那个小岛是日本。小日本嘛。

茶馆邱老板也过来凑热闹,说,几位爷也别争了,咱斜对过儿老稻川不就是日本人吗?拿过去问问他不就齐了。

老稻川是大肘子的九重天棚铺的邻居,于是大肘子自告奋勇地说,我拿去问问他。说着拿过地图,就出了门,过马路朝老稻川的竹器店走过去。过了一会儿,大肘子回来了,扫兴地说,还是颜十爷说得对。

他指着地图,对大家说,这里是日本,这里是朝鲜,这里是天津,这里是咱京城。

颜十抱着小狗对着地图琢磨了一会儿,惊讶地说,,咱京城干吗放在这儿?离海太近了,离日本太近了。

呆八问道,那你说放哪儿。
还没等颜十回答,大肘子往大清国中间随便一指,说,放在这儿安全。

巧合的是大肘子手指头指的正是重庆的位置,多年之后,重庆还真成了抗日的战时首都。大肘子当时并不懂地理,他关心的是,千万不能让战争把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给搅和了。[2007-2-1]

回到总目录

甲午蛐蛐儿大战

1894年夏秋之间,大清国与日本国爆发了战争。在大清军分别于海上和陆地与日军激战的时候,北京南城菜市口聚闲斋大茶馆门口,两伙人因为斗蛐蛐也发生了激战,拳打脚踢,刀光血影,最后被及时赶到的巡捕老哈用鞭子把他们抽散。

冲突的起因源自在聚闲斋茶馆举行的蛐蛐儿淘汰赛。这比赛名义上是八旗贵族冷贝子主板,其实上是冷贝子的侄子冷四具体操办。冷四20来岁,在骁骑营挂了一个牛录头衔,但是他并不出勤,这不过是他领铁杆庄稼的一个名义。他是和平主义者,对战争不感兴趣。他是小动物爱好者,喜欢鸽子、小鸟、猫狗、金鱼等,最喜欢的是蛐蛐。冷四操办的蛐蛐大赛是他精心设计的,号称挑战淘汰赛,让蛐蛐爱好者们携带各自的蛐蛐来参赛,血战坚持到最后的三只蛐蛐,冷四要高价收购,算是给蛐蛐的主子奖赏。这个比赛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了。每年一届,成为聚闲斋茶馆的盛会之一。

这一年的比赛,形成了广安门蛐蛐帮和右安门蛐蛐帮两大阵营,因为要争取冷四的高额奖赏,双方内部都做了一些手脚,就像现在的足球联赛,谁输谁赢,背后都有黑幕交易一样。广安门蛐蛐帮的头目叫拉拉胯,右安门蛐蛐帮的头目叫大门牙,两人各带一群兄弟和蛐蛐,先挤垮零散小户,最后形成这两帮的对阵,竞争十分惊心动魄。

农历七月初一,也就是洋历8月1日,大清和日本相互正式宣战。那时没有广播电视,也没有互联网,所以宣战的事情老百姓还不能马上知道,再说朝廷也不想让老百姓知道太多,害怕有人趁机煽风点火,起哄谋反,所以要从上到下一层一层往下稳稳地传达。

但是京城菜市口一带的老百姓还是很快就知道了。这消息最早是从洋教南堂传出来的。原来大清对日宣战的同时,还学着国际惯例给驻京外国公使馆发照会,通告中日交战。法国公使馆马上把战争消息告诉了在京的法国公民,提醒他们要注意安全。洋教南堂的卡西莫多老神父是法国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为人类又发生相互残杀,而感到十分悲伤。

8月5日是礼拜日,卡神甫的弥撒主题是上帝保佑忠心的诺亚一家避过灾难。他给信徒们重新讲了诺亚方舟和那只和平鸽的故事。弥撒之后,卡神甫沉痛地告诉信徒们,大清国与日本国已经互相宣战,让我们祈求上帝尽快制止这场战争。

在聚贤斋茶馆北面有一个胡同叫校场口,胡同里面有一个粮店叫三顺粮店,老板姓高,是洋教徒。他参加弥撒之后,急忙从宣武门内的南堂出来,到门外的菜市口聚闲斋茶馆,把清日宣战的消息告诉哥们儿们。

聚贤斋地处菜市口闹市,周围官宅会馆林立,时有深不可测的人物到这里喝茶议事,古今中外无所不知。不过像冷四这样经常泡茶馆的闲人,弄不清日本在哪里,即便在地图上指给他看,过两天他也会忘记。至于蛐蛐贩子拉拉胯和大门牙,对清日交战更是不感兴趣了。

冷四弄不清日本在哪里,但是对于日本人还是有印象。因为聚闲斋茶馆斜对过儿,就有一家竹器店,老板就是日本老头,名叫稻川,身材矮小,面黄肌瘦,留大清辫子,说中国话,见谁都是三鞠躬,一副窝里窝囊的样子。所以冷四一听大清与日本开战,就以为大清是跟稻川那样的一群窝囊废开战,根本不把战事放在眼里。

除了棚匠大周,担心战局不稳,会影响他的给太后祝寿的彩棚工程之外,其他看蛐蛐大赛的茶客们随便把小日本骂了几句,似乎加强了大清必胜的信心,然后又把心思转移到蛐蛐儿大赛上面来。

比赛的结果是,广安门帮的蛐蛐全部落选,右安门帮囊括全部三个大奖。往年比赛的结果,三个获胜蛐蛐各有所主,这一次是一窝端,广安门帮不服气,说右安门帮有猫溺。

右安门帮问,有什么猫溺?
广安门帮说,你们给蛐蛐吃药了。

冷四一听右安门帮给蛐蛐吃药,就拒绝收购右安门帮的获胜蛐蛐,因为吃过药的蛐蛐寿命不长,活不了几天。所以冷四宣布比赛成绩作废,要求过几天重来。

右安门帮眼见就要到手的银子被广安门帮给搅黄了,于是就在聚闲斋门口骂开了。广安门帮不服气,于是两帮就在聚闲斋门口的大街对骂,接着就动手打了起来。

聚闲斋茶馆女老板翰林嫂见门口出了事儿,连忙让儿子京生去报官。过了一会儿巡捕老哈甩着响鞭,一路小跑地出现了。那时候巡捕还不时兴用警棍,各地巡捕使用什么武器的都有。菜市口巡捕老哈喜欢用一根一丈来长的牛皮霸王鞭,抽人准,疼而不伤筋骨,声音响亮清脆,有强大的威慑功能。

两伙蛐蛐帮被老哈抽散了,但是两帮的仇恨却一时不能消解,仍然处于敌对状态。右安门的人不敢走广安门,广安门的人不敢走右安门。直到第二年春天,大清战败,与日本签订了耻辱的《马关条约》,这两帮人才在聚闲斋茶馆言和。[2007-10-13][2012-4-8修改]

回到总目录